小編髮現一個話題,特別有意思,為何民國大師那麼多還打不贏日本?
一神評:因為日本大師更多啊!
大笑之餘,不由細想,真特么有道理。日本的大師更多,更全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民國大師無論從水平、數量還是領域的多樣性方面都被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大師完爆了。
民國的人文大師,你掰著手指頭能說出10多個,就算你學識廣博了,能數出2,30個,就算是術業有專攻了。
然而,同時期的日本人文大師,單單是作品被翻譯成其他語言的作家就有20多個。至於出入各種國際論壇,歐美大學講堂的人,就更多了。
被歐美學界稱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在日本只能排在10名以外。
雖然民國大師在國際上沒日本人出名,但是憑藉幾千年的老底子,在人文領域勉強和日本打個平手吧。1000日元上的夏目漱石
生物學領域,全盤碾壓:
1910年從米糠中提取出維生素B1的鈴木梅太郎,改善了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缺乏維生素B1這一狀況。
1908年發明味精的池田菊苗,靠著味精專利成立了味之素,至今依舊是全球十大食品企業之一。
痢疾志賀氏菌,遠藤氏瓊脂培養都以日本人的名字命名……
軍事工程領域,全盤碾壓:全設計零式戰鬥機的堀越二郎,設計出7.2萬噸大和級戰列艦的平賀讓,設計92式重機等槍械的南部麒次郎……
繳獲日本92式機槍是高興的事
軍事、生物、建築、工程、科技….各方面的大師數量,日本都對民國是碾壓的。
在水平上,民國大師跟日本的大師也還有差距。
沒有留過學,土生土長的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可以到哥倫比亞大學當教授。而民國大師胡適卻只在哥倫比亞大學混了一個博士肄業,這就是差距!
畢竟1936年,4億中國人中只有4000多名大學教師,連孕育大師的土壤都那麼貧瘠,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大師。
正是由於這種差距的存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國年鋼產量4萬噸,日本年鋼產量580萬噸,日本自造飛機坦克成百上千,中國這邊卻是0……
一個只有文學大師的國家對抗一個科技大師的國家,被按在地上摩擦是必然的結果。
被區別對待的「民國大師」不可否認,民國是一個「大師」璀璨的年代。
在那個時代里,既有梁思成、蔡元培、王國維此類醉心於學問的「智才」。
又有胡適之此類「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的多情浪子。
更有林徽因「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紅袖添香…
民國時代,「學問人」的工資待遇都特別高,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後來的老蔣,即使財政如何窘迫,即使對普通百姓吃不起飯,也始終少不了「大師」的那份俸祿。
比如赫赫有名的梁實秋,當年擔任青島大學圖書館館長,月薪400大洋,而當時20元大洋已經可供三五口之家一月的吃穿用度。
換算到現在,大城市家庭開支一萬左右的話,梁先生的工資相當於月薪20萬!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如此尊重「學問人」的時代里。
開創了「侯氏制鹼法」,使得中國在基礎化工領域一躍成為世界領先地位的侯德榜,在與范旭東為「永利制鹼廠」向國民政府請求核准向美國貸款時,卻遭到了時任民國財政部長的孔祥熙和宋子文的百般刁難,在妄圖鯨吞「永利」資產的野心逼迫下,范旭東憂憤而死,侯德榜怒而遠走印度為塔塔公司效力!
侯德榜的離開意味著什麼?
純鹼無法國產,現代化工無從談起!
硝酸無法國產,現代軍工難以維繫!
氨氮無法國產,農業化肥工業就是泡影!
當然,離開的不止是「侯德榜」。
其實早在1947年,錢學森便回過一次國,在這次探親旅程里,他走遍了當年民國科技部的每一處角落。
但是,就在胡適等人替國民政府出面挽留錢學森「報效祖國」並許諾北京大學校長和上海交大校長等高職厚薪時,錢學森卻直白拒絕:不願畢生所學只是為了國府裝點門面…國遭凌辱,不是大師的錯著名書畫家劉延濤曾讚譽民國大師「于右任」:「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
但是,就是在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裡:
九一八事變,日兵不過萬人就輕易竊據了東北四省!
華北事變,日本不費一槍一彈就成功策動北方五省自治!
七七事變,人口僅僅4000萬的日本,向十倍於自己的中國發起了全面的戰爭!
那個年代,中國大師很多,但是這些本該一筆勝過「十萬毛瑟槍」的大師們,卻沒能幫我們洗刷列強的凌辱。
一切屈辱直到1949年戛然而止:新中國建立了!
在此之後的近70年里,相較於民國「大師」的風月舞墨,更多的核武專家、化學專家、經濟專家、生物專家、軍事專家佔據了報紙的頭版,走進了每一所大學…
所以,民國的衰敗是因為「大師」們的無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新中國的大師從來不是憑空冒出的,在1949年之前,他們也都存在,同樣也是「民國人」!
但是,就是這批早已存在的「人」,在新中國所締造的歷史舞台上卻大放異彩,也是直到此刻,咱們中國的「大師」們才真正的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直到這一刻老鐵才明白:大師固然能夠創造奇蹟,但是唯有一個強大的國,才能源源不斷的培養大師、輝煌大師!
民國大師這麼多,為什麼還被日本侵略了十幾年?
小編髮現一個話題,特別有意思,為何民國大師那麼多還打不贏日本?
一神評:因為日本大師更多啊!
大笑之餘,不由細想,真特么有道理。
日本的大師更多,更全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民國大師無論從水平、數量還是領域的多樣性方面都被日本明治維新以來的大師完爆了。
民國的人文大師,你掰著手指頭能說出10多個,就算你學識廣博了,能數出2,30個,就算是術業有專攻了。
然而,同時期的日本人文大師,單單是作品被翻譯成其他語言的作家就有20多個。至於出入各種國際論壇,歐美大學講堂的人,就更多了。
被歐美學界稱為"日本海明威"的三島由紀夫,在日本只能排在10名以外。
雖然民國大師在國際上沒日本人出名,但是憑藉幾千年的老底子,在人文領域勉強和日本打個平手吧。
1000日元上的夏目漱石
生物學領域,全盤碾壓:
1910年從米糠中提取出維生素B1的鈴木梅太郎,改善了日本人飲食生活中缺乏維生素B1這一狀況。
1908年發明味精的池田菊苗,靠著味精專利成立了味之素,至今依舊是全球十大食品企業之一。
痢疾志賀氏菌,遠藤氏瓊脂培養都以日本人的名字命名……
軍事工程領域,全盤碾壓:全設計零式戰鬥機的堀越二郎,設計出7.2萬噸大和級戰列艦的平賀讓,設計92式重機等槍械的南部麒次郎……
繳獲日本92式機槍是高興的事
軍事、生物、建築、工程、科技….各方面的大師數量,日本都對民國是碾壓的。
在水平上,民國大師跟日本的大師也還有差距。
沒有留過學,土生土長的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可以到哥倫比亞大學當教授。而民國大師胡適卻只在哥倫比亞大學混了一個博士肄業,這就是差距!
畢竟1936年,4億中國人中只有4000多名大學教師,連孕育大師的土壤都那麼貧瘠,怎麼可能有那麼多大師。
正是由於這種差距的存在。1937年全面抗戰爆發時,中國年鋼產量4萬噸,日本年鋼產量580萬噸,日本自造飛機坦克成百上千,中國這邊卻是0……
一個只有文學大師的國家對抗一個科技大師的國家,被按在地上摩擦是必然的結果。
被區別對待的「民國大師」
不可否認,民國是一個「大師」璀璨的年代。
在那個時代里,既有梁思成、蔡元培、王國維此類醉心於學問的「智才」。
又有胡適之此類「醉過才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的多情浪子。
更有林徽因「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四月天」的紅袖添香…
民國時代,「學問人」的工資待遇都特別高,無論是北洋政府還是後來的老蔣,即使財政如何窘迫,即使對普通百姓吃不起飯,也始終少不了「大師」的那份俸祿。
比如赫赫有名的梁實秋,當年擔任青島大學圖書館館長,月薪400大洋,而當時20元大洋已經可供三五口之家一月的吃穿用度。
換算到現在,大城市家庭開支一萬左右的話,梁先生的工資相當於月薪20萬!
但是,就是在這樣一個如此尊重「學問人」的時代里。
開創了「侯氏制鹼法」,使得中國在基礎化工領域一躍成為世界領先地位的侯德榜,在與范旭東為「永利制鹼廠」向國民政府請求核准向美國貸款時,卻遭到了時任民國財政部長的孔祥熙和宋子文的百般刁難,在妄圖鯨吞「永利」資產的野心逼迫下,范旭東憂憤而死,侯德榜怒而遠走印度為塔塔公司效力!
侯德榜的離開意味著什麼?
純鹼無法國產,現代化工無從談起!
硝酸無法國產,現代軍工難以維繫!
氨氮無法國產,農業化肥工業就是泡影!
當然,離開的不止是「侯德榜」。
其實早在1947年,錢學森便回過一次國,在這次探親旅程里,他走遍了當年民國科技部的每一處角落。
但是,就在胡適等人替國民政府出面挽留錢學森「報效祖國」並許諾北京大學校長和上海交大校長等高職厚薪時,錢學森卻直白拒絕:不願畢生所學只是為了國府裝點門面…
國遭凌辱,不是大師的錯
著名書畫家劉延濤曾讚譽民國大師「于右任」:「先生一支筆,勝過十萬毛瑟槍」!
但是,就是在那個大師輩出的年代裡:
九一八事變,日兵不過萬人就輕易竊據了東北四省!
華北事變,日本不費一槍一彈就成功策動北方五省自治!
七七事變,人口僅僅4000萬的日本,向十倍於自己的中國發起了全面的戰爭!
那個年代,中國大師很多,但是這些本該一筆勝過「十萬毛瑟槍」的大師們,卻沒能幫我們洗刷列強的凌辱。
一切屈辱直到1949年戛然而止:新中國建立了!
在此之後的近70年里,相較於民國「大師」的風月舞墨,更多的核武專家、化學專家、經濟專家、生物專家、軍事專家佔據了報紙的頭版,走進了每一所大學…
所以,民國的衰敗是因為「大師」們的無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新中國的大師從來不是憑空冒出的,在1949年之前,他們也都存在,同樣也是「民國人」!
但是,就是這批早已存在的「人」,在新中國所締造的歷史舞台上卻大放異彩,也是直到此刻,咱們中國的「大師」們才真正的撐起了民族的脊樑。
直到這一刻老鐵才明白:大師固然能夠創造奇蹟,但是唯有一個強大的國,才能源源不斷的培養大師、輝煌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