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黃磊與海清主演《小歡喜》正在熱播。
自開播以來,收視成績也是一路持續走高,不同以往的同類型題材,而"真實"是這部劇最多的評價。
也是它最打動人的地方。
其中,海清飾演的媽媽與不好好讀書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戳痛了很多人。
媽媽苦口婆心:"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打贏了,你一生受益,打不贏終生遺憾。"
兒子卻反駁:"哪有這麼邪乎,我的人生才開始,怎麼就成終生遺憾了。"
媽媽頓時有些著急:"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你躍過去會改變一生!"
可兒子卻依舊質疑:"媽你覺的是學歷重要,還是真本事重要?"
面對固執的兒子,媽媽的語氣中多了有了幾分哀求:
"真本事重要,但你先拿真本事,給媽媽對付一個學歷。你先考上個大學,算給媽吃個定心丸好不好。"
可能大多數孩子上到初中以後,都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
在談到好好讀書時,總是反駁:你自己讀書不好,為什麼要我讀書好?又不是讀書好才有出路……
是啊,父母為什麼一定要你好好讀書學習呢?
01
簡單的看兩幅圖:
圖一是美國社會收入和最高學歷的關係,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和BLS。
最高學歷群體比高中學歷群體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個教育階層都顯示出明顯的級差,這個差距稱不稱得上天壤之別?
在社會統計領域,有無數權威統計資料證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預期壽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水平等等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指標都呈無可爭議的正相關。
可是為什麼這年頭網上越來越多人,大肆地鼓吹讀書無用論和反智主義?
從這張圖你就可以明顯看出來,超過一半的網路話語權掌握在相對受教育程度低的群體手裡,他們出於自身利益和社會認同感,或會大力貶低教育的價值。
比如之前70%的網友要求高考取消數學,數學真的沒用?
事實上數學就是用來淘汰這70%的人的,只不過是數學考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而已。
這是2011年中國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對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比高中文化的勞動者收入超過2.5倍的差距。
那麼讀書無用論在中國到底多有市場?
這個沒辦法定量回答,也沒有具體數據,還是用實例側面證明,你有沒有在朋友圈經常看見這麼一些小故事:
同一件事情,博士後花了90萬,農民工190塊搞定。
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1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然後在故事的末尾。總會有這麼一些總結:
知識不一定是生產力;學歷不高的人很有創造力;能吹是多麼重要……
另一個是美國宇航員在太空很鬱悶,失重條件下鋼筆和圓珠筆總是寫不了字。美國科學家花費了10年時間100 億美元終於研製出能在失重條件下使用的鋼筆。而與此同時,蘇聯宇航員在太空一直用鉛筆。
這兩個故事我自己在朋友圈或者火車上,小學裡,爸媽朋友那裡聽過不下10次。
但是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在和你說這些故事的時候,就差指著鼻子對你說:讀書有什麼用,越讀越傻!
但是讀過書的人不用想也知道,第一個故事先不說聯合利華會不會每個產線擺個電風扇在產線吹盒子,即使他是這麼做的,這麼多生產線,每一條一個工人撿盒子,一年的工資加起來都不止90萬。
第二個故事,最開始宇航員用鉛筆是無奈之下的選擇,鉛筆斷裂後,斷裂的筆芯無重力狀態下就可能飄進鼻腔、眼睛或者航天設備裡面導致短路。
稍微動腦子想想就知道這些故事漏洞百出,可是人們就是喜歡說,喜歡轉發,不僅要說,還要煞有其事的加上幾條結論,你看了怕不怕?
02
你吃不了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並不是說不讀書就沒了出路,有手有腳怎麼可能活不下去呢?
但是你不讀書,你就只能選擇社會底層的工作,高端的工作你幹不了,你也學不會。
的確是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你要知道的是,不讀書你能選擇的路子就是那麼幾條,學歷高的人選擇要比你的選擇多出幾十倍都有可能。
香港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曾經引發過一場關於讀書的大討論。參加節目的富豪田北辰,是哈佛大學碩士,身價百億。
他之前的口頭禪是,"只要你有鬥志,哪怕是弱者,都可以變成強者。"
在節目中,他身份互換成時薪只有25港幣,住"籠屋"的環衛工。
每天坐不起只有13元的公交車,只能步行去上班。辛苦一天工作17個小時,卻捨不得在便利店買一點東西。
他說,因為只要體驗兩天,所以他才有鬥志堅持下去,但是如果一個月、半年、甚至一輩子都是干這種活,那真是太絕望了。
節目結束以後,他再也不復之前,說的是:
"這個社會,正在嚴厲的懲罰那些讀不成書的人"
年少的時候,總有人認為不讀書我就專心去奮鬥,但實際上要滿足個人溫飽就已經耗盡了氣力,哪來的時間和機會提升自己。
十二年寒窗,每天兩點一線確實枯燥,但是相比開始過日子步入殘酷的生活來說,真的是不要太輕鬆。
說大道理誰都會,也沒人願意聽,因為聽得太多了,那就不說大道理,直接擺數據:
美聯儲St.Louis 分部的統計數據,說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於40歲)的受教育程度與家庭凈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比例的關係。可見絕對財富的級差比收入級差觸目驚心多了。
碩士學歷以上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百萬富翁比例高30倍!
30倍!夠嚇人吧!——感謝父母送我讀書!
上面這個是國外的,我們再看下復旦大學社會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國內數據: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是不爭的事實。
學歷不是目的,但是卻是敲門磚,沒這個你連門都進不去。
學歷卻是不代表能力,學曆本身就是一張紙,但是你要知道學歷背後的是素養、學習能力、視野、不同層次的認知。
你以為為什麼大學教育叫做高等教育?
03
大家都會奔向人生目標,學歷就是一張車票,他決定了你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有的人沒辦法只能走著去,有的人是綠皮火車,有的人是高鐵,沒有學歷,你會發現同樣的目標別人總是比你快,越到後面距離拉的越遠。
我曾經參加過不少招聘會,業內普遍的潛規則是:
知名的企業選擇簡歷,首先看的就是學歷,非985的簡歷都到不了人家HR桌子上。
你再有能力,再怎麼優秀,工作能力再怎麼好,門都進不去,誰知道呢?
在之前的上市公司高管教育程度調查中,84%高管擁有高學歷,48%出身於985名校。
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HR,或者很多成功人士都告訴你蓄力不重要,能力最重要,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企業校招為什麼只去985大學?
確實有不少學歷低的人也成功了,但是讓你舉例子你能說出幾個來?
馬雲高考了三次,勉強上了個本科,但是阿里巴巴二本學歷進得去?
上世紀因為時代因素很多人成為了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到了這個時代,你聽過幾個低學歷成功的案例或者事件?
說讀書無用,學歷無用的人,大多都是沒學歷的人。
有人說:"北大畢業有什麼用,不一樣出去賣豬肉?"
但是你沒了解到的是,人家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陳生,現在壹號土豬幾百家連鎖店,身價過億。
賣豬肉的人少嗎?但是賣豬肉身價過億的人多嗎?
「低學歷」者成功的概率有多大?
最近,黃磊與海清主演《小歡喜》正在熱播。
自開播以來,收視成績也是一路持續走高,不同以往的同類型題材,而"真實"是這部劇最多的評價。
也是它最打動人的地方。
其中,海清飾演的媽媽與不好好讀書的兒子之間的對話,戳痛了很多人。
媽媽苦口婆心:"高考是你人生中最關鍵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打贏了,你一生受益,打不贏終生遺憾。"
兒子卻反駁:"哪有這麼邪乎,我的人生才開始,怎麼就成終生遺憾了。"
媽媽頓時有些著急:"我們是一個很普通的家庭,爸爸媽媽沒有任何背景和關係,就指望你通過高考鯉魚躍龍門,你躍過去會改變一生!"
可兒子卻依舊質疑:"媽你覺的是學歷重要,還是真本事重要?"
面對固執的兒子,媽媽的語氣中多了有了幾分哀求:
"真本事重要,但你先拿真本事,給媽媽對付一個學歷。你先考上個大學,算給媽吃個定心丸好不好。"
可能大多數孩子上到初中以後,都會產生一種叛逆心理。
在談到好好讀書時,總是反駁:你自己讀書不好,為什麼要我讀書好?又不是讀書好才有出路……
是啊,父母為什麼一定要你好好讀書學習呢?
01
簡單的看兩幅圖:
圖一是美國社會收入和最高學歷的關係,圖二是美國社會失業率和受教育程度的關係,數據來自SAUS和BLS。
最高學歷群體比高中學歷群體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且每個教育階層都顯示出明顯的級差,這個差距稱不稱得上天壤之別?
在社會統計領域,有無數權威統計資料證明受教育水平和收入水平、健康水平、預期壽命、心理健康水平、道德水平、社會責任感水平等等幾乎所有的人類社會指標都呈無可爭議的正相關。
可是為什麼這年頭網上越來越多人,大肆地鼓吹讀書無用論和反智主義?
從這張圖你就可以明顯看出來,超過一半的網路話語權掌握在相對受教育程度低的群體手裡,他們出於自身利益和社會認同感,或會大力貶低教育的價值。
比如之前70%的網友要求高考取消數學,數學真的沒用?
事實上數學就是用來淘汰這70%的人的,只不過是數學考試不符合他們的利益而已。
這是2011年中國平均收入和受教育水平對比,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勞動者比高中文化的勞動者收入超過2.5倍的差距。
那麼讀書無用論在中國到底多有市場?
這個沒辦法定量回答,也沒有具體數據,還是用實例側面證明,你有沒有在朋友圈經常看見這麼一些小故事:
同一件事情,博士後花了90萬,農民工190塊搞定。
聯合利華引進了一條香皂包裝生產線,結果發現這條生產線有個缺陷:常常會有盒子里沒裝入香皂。總不能把空盒子賣給顧客啊,他們只得請了一個學自動化的博士後設計一個方案來分揀空的香皂盒。
博士後拉起了一個十幾人的科研攻關小組,綜合採用了機械、微電子、自動化、X射線探測等技術,花了90萬,成功解決了問題。
中國南方有個鄉鎮企業也買了同樣的生產線,老闆發現這個問題後大為發火,找了個小工來說"你他媽給老子把這個搞定,不然你給老子爬走。"小工很快想出了辦法他花了190塊錢在生產線旁邊放了一台大功率電風扇猛吹,於是空皂盒都被吹走了。
然後在故事的末尾。總會有這麼一些總結:
知識不一定是生產力;學歷不高的人很有創造力;能吹是多麼重要……
另一個是美國宇航員在太空很鬱悶,失重條件下鋼筆和圓珠筆總是寫不了字。美國科學家花費了10年時間100 億美元終於研製出能在失重條件下使用的鋼筆。而與此同時,蘇聯宇航員在太空一直用鉛筆。
這兩個故事我自己在朋友圈或者火車上,小學裡,爸媽朋友那裡聽過不下10次。
但是這些人有一個共同點是,他們在和你說這些故事的時候,就差指著鼻子對你說:讀書有什麼用,越讀越傻!
但是讀過書的人不用想也知道,第一個故事先不說聯合利華會不會每個產線擺個電風扇在產線吹盒子,即使他是這麼做的,這麼多生產線,每一條一個工人撿盒子,一年的工資加起來都不止90萬。
第二個故事,最開始宇航員用鉛筆是無奈之下的選擇,鉛筆斷裂後,斷裂的筆芯無重力狀態下就可能飄進鼻腔、眼睛或者航天設備裡面導致短路。
稍微動腦子想想就知道這些故事漏洞百出,可是人們就是喜歡說,喜歡轉發,不僅要說,還要煞有其事的加上幾條結論,你看了怕不怕?
02
你吃不了讀書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並不是說不讀書就沒了出路,有手有腳怎麼可能活不下去呢?
但是你不讀書,你就只能選擇社會底層的工作,高端的工作你幹不了,你也學不會。
的確是360行,行行出狀元,但是你要知道的是,不讀書你能選擇的路子就是那麼幾條,學歷高的人選擇要比你的選擇多出幾十倍都有可能。
香港紀錄片《窮富翁大作戰》,曾經引發過一場關於讀書的大討論。參加節目的富豪田北辰,是哈佛大學碩士,身價百億。
他之前的口頭禪是,"只要你有鬥志,哪怕是弱者,都可以變成強者。"
在節目中,他身份互換成時薪只有25港幣,住"籠屋"的環衛工。
每天坐不起只有13元的公交車,只能步行去上班。辛苦一天工作17個小時,卻捨不得在便利店買一點東西。
他說,因為只要體驗兩天,所以他才有鬥志堅持下去,但是如果一個月、半年、甚至一輩子都是干這種活,那真是太絕望了。
節目結束以後,他再也不復之前,說的是:
"這個社會,正在嚴厲的懲罰那些讀不成書的人"
年少的時候,總有人認為不讀書我就專心去奮鬥,但實際上要滿足個人溫飽就已經耗盡了氣力,哪來的時間和機會提升自己。
十二年寒窗,每天兩點一線確實枯燥,但是相比開始過日子步入殘酷的生活來說,真的是不要太輕鬆。
說大道理誰都會,也沒人願意聽,因為聽得太多了,那就不說大道理,直接擺數據:
美聯儲St.Louis 分部的統計數據,說明了家庭中受教育程度最高者(需大於40歲)的受教育程度與家庭凈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比例的關係。可見絕對財富的級差比收入級差觸目驚心多了。
碩士學歷以上家庭比高中學歷家庭的百萬富翁比例高30倍!
30倍!夠嚇人吧!——感謝父母送我讀書!
上面這個是國外的,我們再看下復旦大學社會數據研究中心發布的國內數據:
學歷越高,收入越高是不爭的事實。
學歷不是目的,但是卻是敲門磚,沒這個你連門都進不去。
學歷卻是不代表能力,學曆本身就是一張紙,但是你要知道學歷背後的是素養、學習能力、視野、不同層次的認知。
你以為為什麼大學教育叫做高等教育?
03
大家都會奔向人生目標,學歷就是一張車票,他決定了你坐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有的人沒辦法只能走著去,有的人是綠皮火車,有的人是高鐵,沒有學歷,你會發現同樣的目標別人總是比你快,越到後面距離拉的越遠。
我曾經參加過不少招聘會,業內普遍的潛規則是:
知名的企業選擇簡歷,首先看的就是學歷,非985的簡歷都到不了人家HR桌子上。
你再有能力,再怎麼優秀,工作能力再怎麼好,門都進不去,誰知道呢?
在之前的上市公司高管教育程度調查中,84%高管擁有高學歷,48%出身於985名校。
幾乎所有的500強企業HR,或者很多成功人士都告訴你蓄力不重要,能力最重要,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這些企業校招為什麼只去985大學?
確實有不少學歷低的人也成功了,但是讓你舉例子你能說出幾個來?
馬雲高考了三次,勉強上了個本科,但是阿里巴巴二本學歷進得去?
上世紀因為時代因素很多人成為了我們眼中的成功人士,但到了這個時代,你聽過幾個低學歷成功的案例或者事件?
說讀書無用,學歷無用的人,大多都是沒學歷的人。
有人說:"北大畢業有什麼用,不一樣出去賣豬肉?"
但是你沒了解到的是,人家賣豬肉的北大畢業生陳生,現在壹號土豬幾百家連鎖店,身價過億。
賣豬肉的人少嗎?但是賣豬肉身價過億的人多嗎?